彝家自制小三弦
“听见小小三弦响,人人脚杆都会痒。”生活在无量山、哀牢山脚下的老百姓,在日常生活中三弦使用是非常普遍的。每当寨子里逢年过节、祝寿宴请,主人家都会搭起棚子,在棚下弹起三弦唱起歌,男女老少都会随着欢快灵动的旋律,唱歌跳舞直到鸡叫天明。
大山里花草树木不仅成为三弦声中跳动的美妙音符,也培育了一批心灵手巧的手工艺人。田坝乡岔河村的黄肖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彝族大哥,因为从小在跳歌氛围中耳濡目染,他不仅是十里八村弹弦子的好手,还慢慢摸索学会了制作三弦。
18岁的他学起了做木工手艺,从拉大锯开原木开始,从取料、刨料、画线,到打眼、锯榫头、组装,看似简单的工艺其实手工操作起来难度很大,黄肖飞不怕苦、不怕累,踏踏实实、认认真真磨炼自己的技术,逐渐对木工手艺掌握得更加全面,为以后手工制作三弦打下了良好基础。
机缘巧合之下,有朋友请他帮忙制作一把三弦,他抱着试试的心态,网上看视频,买材料,试了两次后就做出了一把称手的三弦。
传统三弦的木材一般都是比较好的木材,诸如乌木、檀木等,但制作下来成本较高,黄肖飞选用一般是棠梨树、梨树,这是非常普通的一种木材,经济实惠,做出来的成品价格不高,人人都能买得起一把三弦放在家里弹奏。蒙皮上,传统三弦音孔蒙皮一般用蛇皮、羊皮,黄肖飞的三弦则就地取材,用了饮料瓶的壳子。琴筒方面,一般根据个人喜好雕刻成各种花样,他最喜欢的是雕刻成一枚五角星。经过两天耐心地打磨、凿刻,黄肖飞就能制作出一把造型小巧玲珑,音色清脆明亮的小三弦。
在镇沅,各民族兄弟姐妹背着三弦走到哪里就弹到哪里、跳到哪里,生产劳作之余,在田间地头、屋里院外、月下河边都能根据场景即兴演唱歌词和“跳歌”,不仅在“跳歌”场上用山歌调子收获爱情,也用“跳歌”跳出了庆祝丰收、祝愿吉祥的美好期望。春节将至,黄肖飞外出的兄弟姐妹赶着春运要回家过年,黄肖飞又新做了一把三弦,与大家一起庆祝春节的到来,期望来年吉庆平安、和和美美。